

恭城油茶(下集)
壮美广西,多彩非遗。这期听遍桂林带您感受桂林的非遗-恭城油茶(下)
有了好的原料那么自然少不了的就是看似简单,但却不失门道、技巧的制作工艺了:将选好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熏味及苦涩味,用清水洗净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入90-100度的热水熬至出味即可。同时在恭城油茶食客嘴里还有这样一句歇后语:一锅苦、二锅“唊”、三锅四锅好油茶。说的是好的油茶需要采取反复捶打熬制好的第三和第四锅油茶来食用。头两锅油茶当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茶碱。虽然入口苦涩、极具山野气息。但是有些老恭城人每天起床开工前还是喜欢来上两碗头道、二道油茶,那种苦涩味瞬间让头脑清醒!老茶客这才过的了瘾!
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淡淡的清香,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葱花、花菜以及各种炸好的米果、花生、排散等。入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说到这儿,达哥更是情不自禁即兴吟了一首诗:
(达哥莫讲瑶家礼数差,进屋就请喝油茶。油茶好比仙丹水,鹧鸪煮汤不如它。)
关于恭城油茶,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传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恭城现在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长寿的秘诀跟油茶也有莫大的关系。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能喝。打了几十年的油茶,达哥依然如痴如醉。即使是接近花甲之年,对待来客或朋友,他还是坚持亲自打油茶,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亲近。
(达哥上个礼拜那天我打了7桌油茶,106个人!我从早上7点半开始做,做到了下午2点。他不单纯是舌尖上的感受,他喝油茶的时候体会到了我们瑶家人的文化。我作为传承人,作为恭城人很自豪!)
近年来,随着桂林成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也带动了恭城的旅游体验,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也有更多的人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只为见识那一碗小小油茶本真的样子。面对与日俱增的游客恭城县政府也是下足了功夫:
(黄副馆长:我们恭城油茶制作工艺2008年获得了自治区非遗项目。县里对这一块也比较重视!成立了油茶协会,在今年也出台了油茶的制作标准。有九个餐馆也获得了油茶制作标准单位。而且我们也请了自治区的专家老师来帮我新编了油茶歌。2010年也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我们从2010年起也成功的举办了9届油茶文化节。我们接下来也准备开办油茶培训班,主要针对外地的。我们会统一制作标准,合格了之后我们会统一发放证书。现在高铁也开通了,我们在高铁站那里也正在建设瑶族文化村。里面会有一个瑶族文化的展示馆,也准备把油茶体验馆设在那。游客到了体验馆里可以自己打!自己体验!让更多的游客知道我们的恭城油茶!)
曾几何时曾经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当做生活中一部分的喝油茶、打油茶,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时髦的生活文化被人们所追捧。而达哥作为技艺传承人,也有自已的想法:
(达哥我的学员都是不收费的,组建了一个油茶沙龙,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油茶!我还是油茶协会的会长!在这个层面上我想让更多的人成为油茶的传承人。是我的喜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他,我是余生可能就离不开油茶了!只要我的手还能够举得起油茶锤!我就会一直打下去!)
茶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们相遇时人们仅把它当做解毒的药剂使用。千百年前经过中国人的双手使其有了新的生命。而恭城油茶更是在这卷宏伟诗篇中的一页绚丽章节!承载着瑶族同胞的传统习俗,在无声之中提醒着匆忙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一种独到的完美。哪怕只在一碗小小的油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