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桂桥趣事——扣拱桥的故事
仙桂桥是遇龙河支流的一座古桥,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23年),十四年后的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重新修建。重建至今,已有八百六十多年。别看它规模小得不起眼,却是广西有文字记载的年代最古老的石拱桥,被列为广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因为它古老,所以它的传说故事也多。
当地百姓叫仙桂桥为扣肉桥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扣拱桥的故事。
南宋绍兴七年正月,仙桂村的毛完正在大办酒席为儿子完婚。毛完是这一带的首富,却喜行善,常救济贫穷人家,因此人缘甚好,屋里屋外摆了差不多百把桌酒席,都坐得满满的。这不,连远在大圩的远房小姨子家就来了八个人,刚好坐满一张八仙桌。
大圩来的客人是一家子,石匠、木匠、泥水匠样样有。由于他们常在外做工,虽然多少见过些世面,平时却不注意检点,讲话嘻嘻哈哈地随便得很。其中有一位叫刘四十九的是个石匠,最是嘴呱呱。他见用阳朔槟榔香芋做的扣肉最好吃,两碗不够嚷嚷着要求再上一碗。阳朔是无香芋扣肉不成席,可是,扣肉都是根据酒席的桌数准备的,每桌只有两碗,哪有多呀。主家上菜的伙计见刘四十九瞎嚷嚷,就打着笑脸向刘四十九解释。同他一道做石匠的刘十也在旁边劝他不要在众人面前出丑。刘四十九就是不信,一甩手就到后厅去找大姨爹毛完讨扣肉吃,刘十想拉也拉不住。
毛完趁办酒席村里人来得多,正在后厅和村里人商量事情呢。原来,十四年前,毛完带头捐资,族中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村旁的遇龙河支流建造了一座石拱桥,按村名起名叫作仙桂桥。由于凑的钱不多,他们以为桥的规模不大,就自己动手架桥,在河沟两头随便砌上两个桥墩就将桥架起来了。不想才过十多年,半个月前一场洪水将仙桂桥冲垮了。前几天,他们又凑足了钱,吸取了十四年前的教训,正商量着请哪里的石匠来修桥呢。
刘四十九一听,把讨扣肉的事丢到天上去了,忙对毛完说:“大姨爹,我们就是石匠,这座桥就给我们建吧。”
毛完知道刘四十九是石匠,也有这个意思。族人也知趣,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给自己人建吧。”大伙一起当场拍板,将桥交给刘四十九他们建。
刘四十九回到酒席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伙。众人都被胆大的刘四十九惊呆了。原来,刘四十九和刘十虽然是石匠,也只是帮人家打打门槛,敲敲料石,砌砌墙基,不仅没有建过桥,也从来没有见过人家建桥,大伙都埋怨刘四十九太冒失,都笑他:“什么好消息呀,我们还以为又帮我们拿来碗扣肉呢!”
刘四十九本来也觉得自己接建这座桥有点冒失,可一听他们讲扣肉,心里一亮,呼呼地跑进大厨房,死皮赖脸硬是捧出一碗扣肉来。他将这碗扣肉放在桌上,悄悄地对大伙说:“大家先别吃这碗扣肉,它是我们建桥的师傅呢。”
大伙一听,都笑刘四十九癫,眼前只是扣肉一碗,扣肉哪能成建桥师傅呢?
刘四十九见大伙笑话他,也不气恼,请大伙仔细探研这碗扣肉。他将一块紧扣一块的肉块和香芋片夹到各人碗中,只见一些散乱的不成形的猪肉块和香芋块垫在碗底。他对做木工的叔叔说:“你就用木料做个桥拱,就像这些散乱不成形的猪肉块和香芋片用来垫底一样,我们几个做石工的一块一块量好规格打好料石权当肉片芋块,就像这上面的扣肉一样一块一块扣上去砌上不就行了吗?”
大家一听有道理,都说刘四十九聪明。吃罢酒席回去不几天,刘四十九为头带来一帮人,从毛完那里领出部分工料银子,叮叮当当干起来了。先由石匠泥水匠重新挖基础砌好两头的桥墩,又由做木工的细细心心用木料搭建好半圆形的桥拱垫,再由几个石匠量一块砌一块,像扣扣肉一样精心架砌石拱,不到半年时间,仙桂桥又重新架好了。为了名留千古,刘四十九还在拱桥下刻下了初建、重建仙桂桥的时间和捐资人姓名,当然也没有忘记刻上大圩匠人和他刘四十九的名字。
桥建好了,毛完他们来验收,却发火了:“这是什么桥呀?不要说像赵州桥一样用生铁来将拱和拱之间连成一体,起码也要交错着砌些拱石,拱与拱之间互相牵扯着,桥才稳固呀!”
一同来验收的人也很不满意:“就是,就是,拱和拱之间没有拱石牵扯着,都并排着像扣扣肉一样,哪能这样建桥呀?肯定不稳固。”
“哈哈,这是座扣肉桥。”
大家一商量,都认为这座桥不耐用,不会长久,就是不肯将最后一笔银子结算给刘四十九这帮工匠。
怪就怪在这里,刘四十九他们建的这座仙桂桥,经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成为广西有石刻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数百年以后还引出一个拱扣肉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