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印象桂林

半边渡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在杨堤西北的漓江右岸,一座高大石山临水一面的石壁,像巨大的屏风一样直插江底,同岸需过渡,这就是半边渡。

碧莲峰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阳朔县城漓江边有座山峰,它下面圆圆的,上面尖尖的,山色绿绿的,远远看去,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碧绿色的莲花苞,秀丽无比。这座山峰,就是远近闻名的阳朔县城主峰碧莲峰。

彩凤卧守莲花岩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阳朔山水有个特点,就是象形山多,如兴坪书家堡村的那座凤凰山,像一只彩凤俯卧着,看那形态,就好像在静静地看守着不远处的珍宝。

金子山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站在阳朔县城碧莲峰下的鉴山楼,可以望见漓江上游东岸有一座山,山的形状像个金字,这便是金字山。当地人都叫它金子山,因为这一带流传着一个金子山的故事。
更多 > 红色记忆

刘发祥,红军抢渡湘江的见证人

出处:《红军过兴安》
1934年农历七月,尚未满20岁的刘发祥,和界首镇许多青壮年一起,被国民党征去全州县的凤凰嘴一带挖战壕

红军教头周子昆,主席赞他有远见(一)——加入叶挺独立团“铁甲车队”

龚文颖 出处:《抗战烽火中的广西:八桂抗战故事汇》
1901年,周子昆出生在桂林的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是教书先生,家里3个孩子中他是老大。 15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里生活更是艰辛。周子昆在外祖母资助下发愤学习,1919年毕业于广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红军教头周子昆,主席赞他有远见(二)——有远见的“捡枪营长”

龚文颖 出处:《抗战烽火中的广西:八桂抗战故事汇》
1927年,由于国共合作失败,国民革命进程遭遇挫折。当年8月1日,著名的南昌起义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十三团第二营营长的周子昆也参加了起义,此后随朱德、陈毅等转战闽赣粤湘边界。

红军教头周子昆,主席赞他有远见(三)——二度出任部队教头

龚文颖 出处:《抗战烽火中的广西:八桂抗战故事汇》
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提高部队战术水平,1928年8月,毛泽东、朱德决定举办红四军教导队,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第个教导队。
更多 > 抗战文化

为国捐躯 精神不死——记抗日阵亡将领秦霖

毛原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先辈足迹》
秦霖(1900—1937),原名同观,字松涛,号沛然,桂林丁字村(今丽君园)人,生于光绪二十八年(1900),于1937年10月23日卫国牺牲。

“人在城在,誓与蒙城共存亡”——周元将军殉国纪实

杨昌智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先辈足迹》
周元(1894—1938),字凯之,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壮族。原籍广西明江县(今宁明县)洞廊村,其后定居桂林。

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在桂林(上)

李任仁 李微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一辑》
1921年12月,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进驻桂林。这时我在桂林任广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长,由于我是同盟会员,又是桂林文化教育机关负责人之一

孙中山先生督师北伐在桂林(下)

李任仁 李微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一辑》
孙中山先生是十二月四日到桂林的。十二月七日桂林七十几个人民团体开盛大的欢迎会。
更多 > 文学作品

桂林马上

杨东甫 出处:《八桂千年游——古代广西旅游文学作品荟萃》
满前佳景真堪书,马上垂鞭雨正霏。

马王阁

杨东甫 出处:《八桂千年游——古代广西旅游文学作品荟萃》
千山万山紫翠芒,巍阁突起山中央。

观桂州山

杨东甫 出处:《八桂千年游——古代广西旅游文学作品荟萃》
碧波洗出万云餐,堆满残阳紫翠间。

七星山玄元楼栖霞之洞

杨东甫 出处:《八桂千年游——古代广西旅游文学作品荟萃》
悬崖插天千尺余,下有灵穴呀空虚。
更多 > 石刻探秘

隐山六洞石刻故事 上集

原创 出处:原创
摩崖石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含和史料价值,它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延续,其价值不可估量,隐山石刻位于美丽的西山公园内。

隐山六洞石刻故事 下集

原创 出处:原创
清代官员阮元的《隐山铭》,让我们感受到了阮元为官清廉的处世之道。

妙手篆刻灵渠石,骆公敏之注真情(二)“梦”“石”珠璧合,灵石放异彩

何开粹 出处:《灵渠历史文化故事》
经过一路打听,敏之先生终于找到了骆公先生的家。两人见面握手之后,敏之先生作自我介绍,说明了来意。

妙手篆刻灵渠石,骆公敏之注真情(一)李骆公的篆书梦

何开粹 出处:《灵渠历史文化故事》
李骆公,这位中国著名的书法篆刻家,当年从天津来到桂林,不想却与灵渠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多 > 名人名家

江泽民总书记漓江谈诗

张佑民主编 出处:《桂林山水人文诗词漫话》
十年前的一个冬天,江泽民总书记莅临桂林视察。先由中央办公厅来电通知桂林市,此行一不进洞,二不游江。

广西近代最早的翻译家——马君武

林琳 出处:《桂林文史资料第四十三辑,回忆马君武》
马君武1881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是一位杰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

陈元龙带头捐俸修灵渠

胡琳主编 兴安县文化旅游局 兴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出处:《灵渠古风录》
兴安古灵渠畔有座四贤祠,祠内有块宽一米,高两米的古碑,碑文四周还雕琢有龙纹花饰,显得庄严古朴。此碑乃是清朝康熙年间,广西巡抚陈元龙撰写的《重建灵渠石堤陡门(碑)记》。说起这块石碑,还有段动人的故事。

范成大出严关

胡琳主编 兴安县文化旅游局 兴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 出处:《灵渠古风录》
南宋,范成大身肩皇命戍守岭南,从京城来到广西,溯湘江而上,见都庞岭和越城岭绿荫如絮,分东西两厢自南至北挟江而去,巍峨横空,气势崴崴。船在江中逆水而上,航行至兴安,见灵渠,一水分流,三七适量,精巧奇绝,便登岸就驿,实察全景。
更多 > 民族民俗

“四言八句”闹新房

张值元 杨礼贤 出处:《龙胜风情》
瑶族群众,每值新婚喜庆,喜欢闹新房。他们的闹房方式极为别致。文明礼貌、诗意盎然,少见粗野、低级、庸俗的打打闹闹。

侗族敬老尊贤的美德

陈维刚 出处:《龙胜风情》
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的先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敬老尊贤的传统。

苗家三忌——忌吃“豆腐酒”

张值元 出处:《龙胜风情》
同志,你吃过“豆腐酒”么? 一碗焦黄的油炸豆腐,掺了一瓶烈酒进去,那种又冲又苦又涩的味道,你说吞得下去吗​?然而,我们这里谈的“豆腐酒”却另有一层含义。

苗家三忌——忌穿湿草鞋进木楼

张值元 出处:《龙胜风情》
苗家的奥妲是勤劳的。 苗家的木楼是洁净的。 清早,细雨蒙蒙飘洒着。奥妲一起床就扫地抹桌。五间楼房天天扫,人在楼板上打得滚,睡得觉;桌椅壁板早早抹,如同上了漆,涂了油,照得见人影。
更多 > 非遗传承

方寸扇面藏古今 指尖技艺永流传

于上一 李荣荣 李妙玲 出处:原创
2018年,“桂林团扇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背后离不开荔浦老人邱广初的坚守。

恭城油茶(上集)

程欣 罗继文 出处:原创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一片小小的树叶露出了水珠,使水有了味道,从而有了茶,茶更从这里出发,走到了世界的各地。

恭城油茶(下集)

程欣 罗继文 出处:原创
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

广西文场

唐燕 出处:原创
广西文场是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官话地区的传统轻唱艺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 > 寻味桂林

桂林米粉

程欣 出处:原创
桂林米粉是桂林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桂菜系;该菜品以早籼米和卤水为原料。

仙桂桥趣事——拱扣肉的传说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当地百姓叫仙桂桥为扣肉桥的又一原因,是因为还有一个拱扣肉的传说。

仙桂桥趣事——扣拱桥的故事

秦焕艺 出处:《阳朔风物传说》
仙桂桥是遇龙河支流的一座古桥,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23年),十四年后的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重新修建。

塘口鹅与禾花鱼

刘权 出处:《灵渠历史文化故事》
当年徐霞客云游到兴安,他又累又饿,但还没到饥不择食的地步,他在中水关拉住一老头问:“兴安有什么好吃的?”老头扯长了嗓音说:“当然是塘-口-鹅啦。”对于兴安的美味的塘口鹅早有耳闻,早想前往一尝。
版权所有@广西桂林图书馆 技术支持:万卷文旅